摘要:民营制造业在这两大市场中都大有可为,尤其国际市场,更将是中国民营企业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必由之路。 ...
短短几年时间,谭旭光就让潍柴起死回生,并于2004年成功登陆港交所,募集14亿元人民币,成为内地首家在港上市的发动机企业
我们的延伸就是围绕客户的价值链延伸。客户真正需要的是高质量、低成本的混凝土。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制造企业、代理商企业代表齐聚一堂,革故鼎新,顺势而为,群策群力,共同探讨传统制造业的蜕变转型。转型期企业的战略选择主持人:方董事长,您刚才谈到了做精做专是南方路机多年来坚持的发展路线。作为制造商来说,我们怎么帮助客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做精做专设备,但是我们发现搅拌设备做得再深、再专,实际上搅拌出来的混凝土质量还是不行。我预计,竞争到最后,每个行业能够剩下的企业都不多,从我自己一开始做企业到现在,在深层次理念上一直都是这样考虑的。最后,作为一家小型企业来说,我们的资源是极其有限的,在有限的资源上面,你想做很多东西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所以必须要聚焦。
面对那些实力很强的综合型制造企业,其实很多已经开始进入混凝土搅拌设备领域,如果他们发力抢占高端市场,您的应对之策是什么?方庆熙:转型升级对南方路机的压力也非常大,可能任何时期都有企业发展的利弊。所以,我认为我们做一件事情,确实要长远。装载机行业,经过老一辈工程机械人呕心沥血的艰苦奋斗之后,如今拥有了成熟的技术和体系,只要我们将年轻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必定会取长补短,绽放出全新的生命力。
李世勇对记者说,举办孝星评比活动以及为员工父母发放孝金卡,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宣扬孝道。新企业、新产品必须要一炮打响,不允许有任何缺憾。呵护小家和谐大家齐鲁大地,诞生了儒家文化,千百年来深深影响着华夏子孙。紧接着,员工父母代表被请到台上,领取了公司为父母准备的孝金卡。
2012年9月6日,英轩重工装载机和矿用车产品正式下线。竞争对手过于彪悍,产品利润相对较低,为何要走这条路?面对这些争议,李世勇的大智慧再次得以彰显。
可是,有这样一家企业,在稳坐全球柠檬酸生产企业第一把交椅的同时,又拿下了国内最大特级酒精生产企业的头衔。不向困难低头,是父母带给我的最大的财富。创造出斐然的成绩,却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全员上下尊老重孝,这样的企业文化,尚不多见。2011年,英轩重工有限公司成立,宣告英轩集团正式涉足工程机械行业。
采访结束时,李世勇对记者说,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个年代的艰难困苦,他不会忘记,但更加不会忘记的,是他的父母-抚养他和其他几位哥哥、姐姐时,在挫折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那份坚强、坚毅和不屈。李世勇的一席话,让大家豁然开朗。记得中国首富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经说,企业家有责任帮员工致富。如今,2013年已经过半,英轩产品却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开始销售,原因何在?李世勇告诉记者,英轩集团向来不打无把握之仗。
孝道,正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简单来说,孝金卡,就是英轩集团为员工父母按月发放工资的工资卡。
我们知道,2011年的工程机械行业,已经失去曾经的激情,转身进入调整期。这家企业,就是位于山东潍坊的英轩控股集团。
正是因为被父母的精神感动,才有了今天高瞻远瞩、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李世勇。小家和大家,是相辅相成的那是2006年6月,美国私募基金凯雷拟收购当时国内工程机械老大哥徐工机械(8.86,-0.05,-0.56%)。根据福布斯2012年中国富豪榜,三一集团四位创始人进入了前400名,梁稳根以371.7亿的身家位居第6位,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分别以55.4亿、50.7亿和29.9亿位于141、163和393位。但种种烦恼也随之而来。作为三一集团的新闻发言人,在历经了徐工收购门间谍门行贿门搬迁门等等交织着口水、谣言、阴谋、创伤的舆论和商战事件后,向文波更是欲低调而不得。
我们是靠一种共同的理想和爱好相识相知的。如果要评选企业最佳新闻发言人,三一集团党委书记、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可以称得上最具实力的候选人。
手机微博的出现帮了向文波电脑盲一个大忙,他可以直接用智能机的手写功能发微博。不过,他和梁稳根在上世纪80年代就认识了,因为都在同一家国有机械厂工作。
诸如此类的优秀战绩,让同行刮目相看。2012年底,三一重工宣布将总部迁至北京的搬迁门事件牵扯出了三一与同城竞争对手的新仇旧恨,三一再次陷入舆论漩涡不可自拔。
乡音浓重、个性直爽的向文波认为自己其实是被高调了。彼时,三一已是当地最大的民营企业。向文波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在三一引领下,国产混凝土机械全面取代进口,其中三一的泵车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产销量全球第一。2012年下半年到今年,向文波的微博对三一集团告奥巴马这一疯狂举动起到了巨大的传播作用。
鲜为人知的是,向文波不会用电脑打字,他的长篇博客都是先写在纸上,再让秘书敲到电脑上。如果不是向文波,出身草莽的三一集团不会如此迅速地赢得公众关注。
没有他我也不会到三一来。不过,向文波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调研,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想法,即双进战略(进入中心城市、进入大行业),公司逐渐迁至湖南长沙,进军工程机械行业,逐渐退出焊接行业。
他用自己的方式一手捧红了三一,但作为明星的烦恼也随之而来。当然,富起来的不仅是三一,三一的高管群也频频现身各类财富榜单。
1992年,向文波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进入三一集团。向文波透露心迹道:毫无疑问,董事长梁稳根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不过,技术问题并不妨碍向文波的认真与热情。随后,商务部还就这笔收购举行了听证会——这是中国首次因企业收购举行的听证会。
当时,外资品牌占据着国内95%以上的市场份额。闪光灯下的向文波,此刻压力倍增。
1993年,三一就将拖泵作为进军工程机械领域的突破点。向文波连发近40篇博文,对本来已板上钉钉的收购发难,质疑国有资产贱卖和外资对行业排头企业采取斩首行动。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向文波□人物故事:捧红三一向文波不会用电脑打字,但却热衷于博客、微博这类新兴媒介。擅长利用这些新兴媒介自我宣传的向文波,就这样将三一推到了媒体的聚光灯下。